刚看了巴菲特2023年致股东公开信,摘录部分段落:
我们持有股权的目的都是,对具有长期良好经济特征和值得信赖的管理者的企业进行有意义的投资。请特别注意,我们持有公开交易的股票是基于我们对其长期经营业绩的预期,并不是因为我们把它们看作是短期买卖的工具。这一点很关键;查理和我选择的不是股票,我们选择的是公司。……公开交易市场的一个优势是,偶尔可以很容易地以极好的价格买进一些极好的企业。重要的是要明白,股票交易的价格往往非常离谱,有可能是高得离谱,也有可能是低得离谱。“有效”市场只存在于教科书中。事实上,市场上的股票和债券价格常常令人困惑,投资者的行为通常只有在时过境迁后才能理解。……
联想到近期市场的炒预期与炒题材,结合我前两篇关于“短线”的文章,又有些许感悟,就短期博弈与长期价值谈些看法。
首先,短线博弈是否具有价值?个人投资理念不同,所处阶段不同,答案不同。就我现阶段而言,参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市场,以便更清楚能力圈的边界;打破固执,扩展能力圈并不是跳出能力圈。
短线博弈注重顺势而为与资金流向,如果把这个时间维度拉长,拉到一个三到五年的兴衰周期,长期价值投资者是否也应该顺势而为,利用市场的“无效”,做好高估值区间与低估值区间的切换应对。
在前几年宏观经济环境不好,流动性较差的时期保持谨慎,控制好仓位;今年开始随着复苏的预期逐渐兑现,一些估值修复到位的核心资产,将会迎来业绩增长与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不妨乐观些。虽然炒预期与炒题材还会长期存在,但价值的本质还是要看业绩,最终还是会体现到业绩增长上来。
其次,对于价值的广义理解,放在首位的当然是有业绩支持的实用价值,包括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爆炸式增长、复苏、反转等,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第二增长曲线等带来的未来业绩超预期等等。
短线博弈其实也具有价值,它代表着“争”的价值,越是追捧,越是买不到,越能卖个高价,价值因“争”而产生,形成了共同价值取向;当然随着潮水退去,其价值最终一落千丈。
另外没有实用价值或是使用价值的,还有政策影响的价值和信仰产生的价值,有权利背书、授予专门牌照、稀缺经营资格,还有寄托着宗教信仰的信物、历史遗迹与文物,有人理解为伟大的商业模式即使当前烧钱,有人理解为“0到1”未来改变世界的科技创新......这些都具有广义的价值。
最后,回到实际操作层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业绩层面,确立股权思维,业绩驱动是价值第一要务,但要动态看业绩,不能单看业绩总量,需看业绩增量。
善于比较,优中选优。跟别人比,跟自己的过去比,跟未来比;站上华山之巅,确认是高手后,还要巅峰对决。
2、博弈层面,相同逻辑、操作思路在不要的时间节点,结果往往会大相径庭,不能固化思维,找到变与不变的平衡点。
守正方能出奇,理解杂牌涨幅超过正牌的市场现象,这是流动性相对缺乏时的产物,实质上杂牌依赖正牌生存,流动性宽裕时,体现将更加明显。
3、选股层面,选择渗透率提升的,选择量价关系好的。
关于量价,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实质影响。
比如制冷剂行业$三美股份$ ,量看上去没有增加,初期由于抢份额,还有些过剩,后期的增速也不是特别快,但配额制度形成的垄断格局下,价格能确定性地上涨。
比如光伏行业$隆基绿能$ ,看上去竞争激烈,各个环节产品价格下跌是趋势,但今年开始硅料环节的价格下降是影响利润的(还是暴利,只不过大部分利润流到下游了),后面的环节只要降价幅度低于硅料环节,实际上利润还是增加的,价格上并不吃亏,量也大幅增长!
周末随想,随便聊聊,如有错别字或是表达不清,还请见谅。#今日话题#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