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591
当前位置: 汇鼎金融 > > 焦点

公募打新乐此不疲为增强收益“逢新必打”

文章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8023   发布时间:2023-10-16 10:43   阅读量:12143   

今年以来,参与新股申购的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多达4848只,获配总金额达到460.56亿元,其中全市场74%的权益类基金均参与了打新。

公募打新乐此不疲为增强收益“逢新必打”

公募基金为何乐此不疲地参与打新?市场持续震荡,打新被认为是公募基金当下获取低风险绝对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数据显示,数十只小型规模基金今年的打新收益为其基金净值贡献了至少2个百分点的收益。

74%权益类基金参与打新

市场持续震荡,公募基金获取低风险绝对收益的途径越来越少。即便今年不少新股破发,公募基金参与打新的热情依然不低。

截至10月15日,今年以来,参与新股申购的基金数量多达4848只,获配总金额达到460.56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为主力。权益类基金参与新股申购的基金数量多达4266只,占全市场权益类基金的74%,获配总金额达到415.82亿元。

主动权益基金参与打新的普遍性更高。具体来看,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参与新股申购的基金数量均超千只,分别为1699只和1102只。逾八成普通股票型基金参与了打新,超七成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参与了打新。

指数增强基金参与打新的热情最高。数据显示,今年有近九成的指数增强基金参与了打新。此外,跟踪指数的完全被动式基金中,参与打新的基金产品数量占比达到了近六成。

2023年度公募基金参与打新的基金产品数量有稍许下降,获配总金额更是大幅下滑。2022年同期,公募基金参与新股申购的基金数量共计5044只,获配总金额达到737.74亿元。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获配总金额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低迷,今年前三季度相比去年同期,新股发行数量下降超一成,募资总额下滑三分之一。

为增强收益逢新必打

公募基金为何乐此不疲地参与打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下,打新仍然是公募基金产品用于增强绝对收益的重要方式。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的新股上市5日、15日、30日破发的比例分别为73.95%、75.30%和74.68%。虽然新股上市5日之后的破发率很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市新股首日破发比例仅有24%,上市首日的平均收益率高达41%。开源证券统计显示,2023年网下打新仍有可观收益,截至2023年9月15日,2023年以来5亿元规模A类/B类账户打新仍能实现2.07%/1.53%的增强收益。

可见,如果在打新首日就将新股出手,打新仍有利可图,这也被认为是公募基金参与打新的主要目的所在。实际上,在市场走牛阶段,打新收益对基金净值贡献并不明显,但在近两年结构性行情突出的背景下,基金排名异常激烈,打新收益的贡献就较为明显。虽然新股时有破发,但是在整体市场不佳的背景下,微薄的打新收益仍被认为是公募基金获取稀缺低风险收益的途径之一。开源证券认为,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持续推行,2023年全年打新收益有望同比上行。

此外,若以41%的平均打新收益率粗略计算,今年有40多只基金的打新收益为基金净值贡献2个百分点以上的收益,其中多数为规模不大的中小型基金。

可以看到,新股申购名单中频频出现公募基金的身影。数据显示,2042只公募基金获配新股数量均不低于100只,逢新必打的策略似乎仍是大多数公募基金打新采取的方式。

开源证券研究分析,以入围为目标的逢新必打策略的打新收益,要显著高于规避未盈利新股高估值溢价新股等优选个股策略,且与规避全部破发新股的理想策略相当。

基金打新策略仍待完善

虽然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当前市场震荡背景下申购新股仍有利可图,但也有机构表示,国内大多数机构采用的打新策略,就是无论市场表现如何,只会短期持有,大多数上市当天就卖出,目的在于尽早锁定新股收益以避免承担时间波动带来的风险。国内参与A股打新的资金中,短线资金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公募基金出于获取超额收益的目的,通过打新去提升基金净值,为基金持有人争取更多收益,这无可厚非。不过,也有一些公募基金认为,打新也是投资的一部分,公募基金还是应该坚持长期主义理念,限制甚至摈弃短期行为,积极发挥价值发现作用,优化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积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注册制时代,作为A股重要机构投资者之一的公募基金,应该积极调整打新策略,将打新与投资研究进行有效结合,逢新必打策略也应该被摒弃。

沪上一位研究总监表示,当前在打新标的选择方面,不能像过去一样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对打新个股进行精挑细选,有所取舍,应该不断做好新股研究。

对于公募基金管理人而言,应该持续强化投资交易行为管控,建立健全打新策略管理制度与流程。

今年以来,参与新股申购的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多达4848只,获配总金额达到460.56亿元,其中全市场74%的权益类基金均参与了打新。

公募基金为何乐此不疲地参与打新?市场持续震荡,打新被认为是公募基金当下获取低风险绝对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数据显示,数十只小型规模基金今年的打新收益为其基金净值贡献了至少2个百分点的收益。

74%权益类基金参与打新

市场持续震荡,公募基金获取低风险绝对收益的途径越来越少。即便今年不少新股破发,公募基金参与打新的热情依然不低。

截至10月15日,今年以来,参与新股申购的基金数量多达4848只,获配总金额达到460.56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为主力。权益类基金参与新股申购的基金数量多达4266只,占全市场权益类基金的74%,获配总金额达到415.82亿元。

主动权益基金参与打新的普遍性更高。具体来看,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参与新股申购的基金数量均超千只,分别为1699只和1102只。逾八成普通股票型基金参与了打新,超七成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参与了打新。

指数增强基金参与打新的热情最高。数据显示,今年有近九成的指数增强基金参与了打新。此外,跟踪指数的完全被动式基金中,参与打新的基金产品数量占比达到了近六成。

2023年度公募基金参与打新的基金产品数量有稍许下降,获配总金额更是大幅下滑。2022年同期,公募基金参与新股申购的基金数量共计5044只,获配总金额达到737.74亿元。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获配总金额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低迷,今年前三季度相比去年同期,新股发行数量下降超一成,募资总额下滑三分之一。

为增强收益逢新必打

公募基金为何乐此不疲地参与打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下,打新仍然是公募基金产品用于增强绝对收益的重要方式。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的新股上市5日、15日、30日破发的比例分别为73.95%、75.30%和74.68%。虽然新股上市5日之后的破发率很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市新股首日破发比例仅有24%,上市首日的平均收益率高达41%。开源证券统计显示,2023年网下打新仍有可观收益,截至2023年9月15日,2023年以来5亿元规模A类/B类账户打新仍能实现2.07%/1.53%的增强收益。

可见,如果在打新首日就将新股出手,打新仍有利可图,这也被认为是公募基金参与打新的主要目的所在。实际上,在市场走牛阶段,打新收益对基金净值贡献并不明显,但在近两年结构性行情突出的背景下,基金排名异常激烈,打新收益的贡献就较为明显。虽然新股时有破发,但是在整体市场不佳的背景下,微薄的打新收益仍被认为是公募基金获取稀缺低风险收益的途径之一。开源证券认为,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持续推行,2023年全年打新收益有望同比上行。

此外,若以41%的平均打新收益率粗略计算,今年有40多只基金的打新收益为基金净值贡献2个百分点以上的收益,其中多数为规模不大的中小型基金。

可以看到,新股申购名单中频频出现公募基金的身影。数据显示,2042只公募基金获配新股数量均不低于100只,逢新必打的策略似乎仍是大多数公募基金打新采取的方式。

开源证券研究分析,以入围为目标的逢新必打策略的打新收益,要显著高于规避未盈利新股高估值溢价新股等优选个股策略,且与规避全部破发新股的理想策略相当。

基金打新策略仍待完善

虽然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当前市场震荡背景下申购新股仍有利可图,但也有机构表示,国内大多数机构采用的打新策略,就是无论市场表现如何,只会短期持有,大多数上市当天就卖出,目的在于尽早锁定新股收益以避免承担时间波动带来的风险。国内参与A股打新的资金中,短线资金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公募基金出于获取超额收益的目的,通过打新去提升基金净值,为基金持有人争取更多收益,这无可厚非。不过,也有一些公募基金认为,打新也是投资的一部分,公募基金还是应该坚持长期主义理念,限制甚至摈弃短期行为,积极发挥价值发现作用,优化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积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注册制时代,作为A股重要机构投资者之一的公募基金,应该积极调整打新策略,将打新与投资研究进行有效结合,逢新必打策略也应该被摒弃。

沪上一位研究总监表示,当前在打新标的选择方面,不能像过去一样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对打新个股进行精挑细选,有所取舍,应该不断做好新股研究。

对于公募基金管理人而言,应该持续强化投资交易行为管控,建立健全打新策略管理制度与流程。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今日焦点

  • 九洲药业半年净利大增七成,拟定增25亿扩产,股价不涨反跌

    九洲药业半年净利大增七成,拟定增25亿扩产,股价不涨反跌

  • 迎峰度夏国家能源集团多措并举增产增供

    迎峰度夏国家能源集团多措并举增产增供

  • 中国汽车出口量增长近5成,电动汽车加速进军欧洲

    中国汽车出口量增长近5成,电动汽车加速进军欧洲

4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