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新中国70周年戏曲史系列重大项目推进会”暨“新中国戏曲发展史研讨会”在沪召开。澎湃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作为国家立项的重大社科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戏曲史》十省市卷的编撰取得阶段性成果,将于2025至2026年陆续面世。
11月16日,“新中国70周年戏曲史系列重大项目推进会”暨“新中国戏曲发展史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
为回顾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的戏曲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戏曲在未来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上提供可资指导的理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18年、2019年设立了10个“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戏曲发展史”省卷招标项目,后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安徽省、黑龙江省、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浙江省的戏曲专家团队获标。为了使这些项目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在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了系列重大项目秘书处,任命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恒夫为秘书长。
经过4、5年的坚持与努力,由上海牵头、九省协同的10个项目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上海卷”为例,首席专家朱恒夫教授领衔的由26位戏曲研究者组成的团队,自2019年获批项目后,不断查阅档案、走访当事人、阅读相关书籍、观摩戏曲音像资料,写了近千万字的笔记,举办了3次全国性的“新中国戏曲发展史”学术研讨会、5次团队内部研讨会,其间,发表了72篇论文,创演了2部舞台剧,编辑出版了7卷本的《上海当代剧作选》。朱恒夫教授逐字逐句修改了150多万字的书稿。现已基本完成,定稿约为120万字。
研讨会现场的沟通中,10个项目组均表示进展顺利,预计相继在2023年和2024年结项。为了能尽快地向新时代奉献这些科研成果,“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戏曲发展史”系列重大项目秘书处联合复旦大学出版社一起申报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现已列入“全国‘十四五’图书出版计划”,预计在2025年至202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戏曲史》十省市卷将陆续面世。
戏曲形成于宋代,最初的形式被后人称之为“宋杂剧”,之后相继产生了金院本、南戏、北杂剧、明清传奇、地方花部等表现形式,而其中影响较大、流播面较广的是南戏、元杂剧、昆剧、京剧等。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