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在浦口经济开发区集中展示资源整合和智慧服务成果,吸引84家成员单位与众多专家共话芯片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为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京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成立于2021年12月,现有成员单位84家,其中包括1家理事长单位、7家副理事长单位和1家秘书长单位,日常运营由2名专职知识产权专员负责。
联盟成立以来,依托“1+2+3”运行机制和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1”套机制是指在理事会领导下实行理事长负责制,坚持公益性,由国有实体企业担任秘书长单位,协助理事长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建立“2”个平台即南京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智慧平台和专家人才信息平台,旨在整合全链条知识产权资源;提供“3”类服务,分别为联盟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联盟知识产权运营和保护服务及联盟知识产权项目服务。
联盟围绕“新主体、新平台、新服务、新智库”四大抓手,打造了“芯知大讲堂”“芯知汇”“芯知沙龙”等品牌活动,构建起一条贯穿集成电路产业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为解决企业在研发和市场推广过程中遇到的资源整合难题,联盟在浦口区知识产权局、开发区和南京理工大学的共同推动下,构建了数据智慧平台。该平台已整合专利交易信息4000余条,涵盖综合检索、专利导航、创新成果监管等八大功能,并为每个成员单位免费配置了AI知识产权官,实现了“一键整合、数智直达”的服务效果。
联盟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了详细的成员单位知识产权档案和管理制度。副理事长单位——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企业开辟了专利快速预审绿色通道,并邀请国家级专利审查专家和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组成智库,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支持。通过“高价值专利训练营”、产业专利导航及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微导航等项目,联盟累计为成员企业节约成本150余万元,解决了137项实际需求,显著提升了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与风险防控方面的能力。
在过去的实践中,联盟共开展“芯知”系列活动10场次,组织高价值专利和企业风险防控培训9期,录制专业培训视频10部,并实施了产业专利导航项目3项和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微导航项目12项。依托两大平台和“1+2+3”运行机制,联盟多次接待各地交流调研团队,累计吸引上百人次参与,获得国家、省、市各级部门的高度认可与资金支持,成为业内示范标杆。
联盟成功经验的关键在于政校企共建合作、数智化服务平台的打造以及多样化培训交流机制。通过联合芯片企业、高校院所和服务机构,联盟不仅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创新保障,更通过智慧平台实现产业决策与创新成果的快速对接。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