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在培训后,都拥有鹰一样的眼光、狼一样的精神、熊一样的胆量、豹一样的速度!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身为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第一期青马学员,杜云飞清楚记得院党委领导在开班式上的殷殷嘱托。
年轻的冬奥会特种火炬团队成功打破“水火不容”的传说,抗高过载惯导系统研制团队的青春面庞面壁十年终破壁,“猎鹰”无人机团队潜心研制最终首飞成功……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全面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该院青年交出了汇聚时代之美的青春答卷。
总师讲堂、百名青年精英上讲堂、青年微讲堂、读书会、周五团委书记学习沙龙日等活动陆续展开,耄耋之龄的黄瑞松院士缓步走进三院首期“总师讲堂”,讲述他和三院的不解情缘。
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青年助理”等青字号品牌活动,帮助一支专业覆盖面广的青年骨干人才队伍在实践中锻炼被起来。5年中,三院先后有8个青年集体和6名青年个人,获得国家及中央企业团工委等省部级以上表彰。
“我的创意是人工智能方面的。”“我有先进材料方面的点子。”“我有一个工艺创新方面的想法。”“我的思路是建立一套创新评价体系。”在三院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招募面试现场,三院最具活力、最有想法、最具创新潜力的一批青年集聚在这里。
航天三院团委创立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设立青年创新“金桥”计划,通过实施“金桥项目”,每年固定提供1000万元经费用于支持青年开展创新创意研究,强化青年骨干实践培养和过程历练。引导青年出思想、出成果,这是协会成立的初衷。
“我们有很多接地气的创新项目,可是苦于申报渠道和经费支持太少,有的真的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这次成立青科协专业组,还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我果断报了名。”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青科协会员孙立志在一次专业组交流会上说。
在组织的鼓励下,这些年轻人勇敢走进“无人区”试水破冰,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5年来,协会共支持立项四批次384个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27个,共形成专利、报告、论文、原理样机等创新成果652项,多项课题获上级创新课题支持。创新的星星之火已然形成燎原之势。
“中央企业青年生逢其时,定当不负其时,担起强国一代的神圣使命,用行动表达感恩,用创新展示力量,用使命扛起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中央企业团工委书记姚焕在调研三院时说。
根据统计,航天三院35岁以下青年超过50%,部分单位甚至超过85%。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先后完成了质量知识图谱、光纤陀螺信号处理电路芯片集成化等重点项目的开发和应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通讯员 任雪皎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